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
前言
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,由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养老产业,为老年人提供物质、精神或其他特殊需求产品和服务
按照世界卫生组织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)规定,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。
我国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。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。
“人口老龄化” 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、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。包括两方面含义,一方面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,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。第二个方面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,进入老龄化社会。
按照联合国的定义,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%(传统标准)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%(新标准),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。
养老产业发展历程
快速发展期(2011-2020年)这一阶段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,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,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从2011年的13.7%发展到2018年的17.8%。中国逐渐形成了“9073”的养老格局,养老政策体系也逐渐丰富。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参与,让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、供给结构更加合理,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、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爆发期(2021-2030年)这一阶段,养老产业的法规体系基本建立,养老产业相关标准基本确立,行业协会的约束基本形成,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基本完成。养老产业向规模化、规范化、全面化方向发展
成熟期(2031-2050年)。
减速期(2051-2070年)这一阶段随着“计划生育”时期出生人群的老去,老龄人口总数相对上一阶段减少,产业增长可能出现减速。
产业链分析
主要环节分析
市场发展及区域布局
发展模式及难点分析
难点和突破
借鉴海外发展经验,如日本的银发服务振兴会,立足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实际,发展行业横向联系组织,打破企业之间的隔阂,突破传统行业界线,提升行业规范程度和服务质量。
加快国内养老龙头企业的培养速度,以企业角度发现行业规律、行业特点,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
加强顶层设计。促进“医养结合”从初步阶段向深入融合的阶段发展,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,实现医疗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。
加强机构、社区医疗功能建设。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基础培训;建设康复中心,强化术后恢复功能;与医院建立合作,提高医疗服务水平
强化养老人才梯度化培养。一方面,丰富养老康复、护理的教材,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、适用性。另一方面,针对不同资质的人群,中小学以下、专科生、本科生、研究生设立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培养目的,全方面支撑养老产业发展。
强化职业保护。普及对养老护理人员职业的认知,建立诚信服务体系,提高社会认可度。对养老产业的专业护理人员给予充分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。
提升服务质量。对轻资产运营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类企业,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养老服务质量。企业要不断探索服务的专业性、精细化,满足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。
实现盈利的可持续性。受到养老公益性特质的影响,当前养老产业很难有较高的利润空间。因此,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,要注重成本控制,积极研究区域特点、服务情况、养老需求,叠加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,保持盈利的连续性。
在B端客户开发的基础上,加大C端推广力度。企业应提前布局C端市场,随着智慧养老概念的清晰、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、产品功能的完善、网络建设的普及,C端将是下一个爆发的市场。
结论
THE END
★ 越来越多老人选择“新型养老”,既不用去养老院,也不拖累子女